KYPT-075、学生党建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 乐山师范学院  >> 学生党建之窗首页  >> 聚焦热点  >> 社会热点 >> 正文
习主席访欧演讲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为之感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4-2

 

习主席访欧演讲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为之感动

 

发布时间:2014040210:29 来源:新华网   吴黎明

用生动感人的故事打动欧洲,用欧洲人熟悉的典故诠释理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欧洲之行的四场精彩演讲给欧洲、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国际媒体争先报道的焦点。

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引用拿破仑的睡狮名言,但转而指出中国是一头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在柏林科尔伯基金会演讲时,他引用歌德名篇《浮士德》,指出中国不是可怕的墨菲斯托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习近平引用雨果名言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来说明如何对待不同文明;在比利时布鲁日的欧洲学院,他用布鲁日的含义比喻其欧洲之行就是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法新社报道说,习近平频频引用著名诗人和作家的名句,凸显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多样性

听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人们感到总有一种力量在触动心灵——或是感人的故事,或是醇厚的人文情怀,或是深邃的思想,或是高瞻远瞩的目光,犹如欧洲绵绵的春雨,润物无声。

一个个感人故事令人难忘,诉说中欧友谊之诚、之深:在法国,他谈到抗日战争时冒着生命危险开辟自行车驼峰航线的法国医生贝熙叶,谈到汶川大地震中守护中国小女孩的法国军医乌埃尔,还祝刚刚担任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的阿兰·佩兰好运。在德国,他怀念南京大屠杀拉贝日记的主角拉贝,称中国人民纪念拉贝,是因为他对生命有大爱、对和平有追求,他还提及新世纪初叶来到山东枣庄无私授艺和助学的德国葡萄专家诺博和汉斯……

一个个历史典故和文学引语信手拈来,细说文明交流互鉴之广、之博:他讲古玛雅文明的奇琴伊察、中亚古城撒马尔罕、丝绸之路和《马可·波罗游记》,说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他谈读蒙田、拉封丹、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歌德、席勒、海涅等的文学巨著和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辩论,称增加了对人类生活中悲欢离合的感触加深了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

一个个名言警句被旁征博引,阐述中国的发展道路、外交理念与国际战略。他引用德国谚语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讲述中欧交往之重要,用德国前总理勃兰特的名言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来诠释和平发展道路,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来强调中国梦与法国梦、欧洲梦的交汇对接……难怪,德国N-TV电视台报道称,习近平主席引用大量引言、警句和典故表明中国呼唤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永不称霸。

用魅力打动人,用思想感化人,用哲理说服人——习近平主席这四场演讲向欧洲、向全世界阐述了中国的历史观、发展观、欧洲观和世界观,其清新自信的外交风格让欧洲、让世界津津乐道,有外媒称之为一场对欧洲人民成功的公关活动。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习近平言辞豪迈地表达了他对外交政策的看法,德国《每日镜报》称习近平生动的演讲努力消除人们对中国崛起的担忧,欧洲应当陪伴一个强大的中国前行。

在历史的长河里,让人们为之感动的往往是那些精彩的瞬间。而在中国与欧洲的外交新篇之中,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必然是浓墨重彩、被广为铭记的一幕。

版权所有:乐山师范学院

最佳访问分辨率: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