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PT-075、学生党建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 乐山师范学院  >> 学生党建之窗首页  >> 榜样力量  >> 先进事例展播 >> 正文
“雷电救人”闪耀舍己为人的人性之光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5-18

    雷电是重庆铜梁区地税局办公室主任,同事朋友们喜欢叫他“雷耿直”。2014年7月,城区巴川河龙门堤段两小孩不慎落水,他不顾生命危险跳进河中,并在大家帮助下,两个小孩成功获救。而这不是他第一次救人。20年前,他就曾经为了救一名受伤的女学生,而“开飞车”将其送往医院。雷电为人仗义,对同事更是细心体贴,好事想着别人,责任则主动揽自己头上,在单位连续8年被评为优秀。2015年2月,雷电荣登“中国好人榜”。

  雷电者,果然是文如其名,行事迅速而快捷,果敢而干练,见危而奋不顾身,见难而奋勇当先——偶遇两小孩落水,不顾危险逃进河里而施救,挽救了两个年轻的生命;为救受伤的学生,开车以最快的迅速送往医院,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速度与激情”。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雷电如同真正的雷电一样转瞬即至,更其如同夜空中明亮的流星一样,虽然仅在眼光一闪即过,然而其震撼的视觉冲击,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烙印。

  “雷电救人”的可贵之处,一是没有半丝的犹豫不决,也没有丝毫的顾盼自虑,而是奋不顾身,毫不迟疑。即使同为救人,然而层次却完全不同,有的人站在旁边呼喊,有的拿着工具协助落水者上岸,有的在等待着救助人员到来,不顾自身安危,而纵身跳下去亲自救人则是最高境界。这需要一定的能力作为基础,更需要“敢出手时就出手”时的担当,有能力还得有勇气,有一颗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心,才会在关键时刻铤身而出。

  二是已然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和个人修为。“好人”不仅是一种标签,更是一种定性。“最美妈妈”吴鞠萍在谈到自己为什么要伸手接人时,说得最多的是“本能反应”。雷电以“雷电之速”救人,何尝又不是本能的反应,如果其稍有迟疑就会错过救人的良机,也可能在反复的利益掂量中,让自己放弃了行为选择。基于本能和习惯的救人,才是见义勇为的最高境界。

  而透过雷电的生活细节与日常表现,又不难看出“好人”并非偶然现象,而是基于“修身”之下的必然结果。一个为人仗义、体贴别人、乐于助人者,自然就不会在关键时刻退缩,自会在危难之际站出来。能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原则落实到细微之处,并成为一种人性本色表现,雷电以平凡之躯和平实之举,谱写了一个大写的人,从而让自己的人格无比高大。

  在雷电身上有太多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并成为自己不断向前的人生坐标。在时下道德稀缺,“精致利己主义”泛滥,明哲保身哲学甚嚣尘上,道德成为炒作工具,慈善成为出名方式之后,“好人”不再纯粹而真实。没有矫揉造作,也没有刻显“摆拍”, “雷电救人”以极致化的状态,让舍己救人的人性之光熠熠生辉。于“好人雷电”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个体的精神的高贵,也因此看到了底层之善,并因为这股强大的正能量,感受到“有爱社会”的浓浓温情,而对未来充满着无穷的信心。

  这就需要,我们在向好人致敬的同时,努力争取让自己也成为“下一个好人”。重要的是,学习好人并不需要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心存善意和善念,凡事都多思考一下别人的利益,那么“雷电救人”就会成为自身特质。

版权所有:乐山师范学院

最佳访问分辨率: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