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玲玲:在边境线上用青春谱写奉献的篇章
戴玲玲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师一八六团老军垦的后代,她大学一毕业就告别繁华的都市,义无返顾的选择回到了处于边境线上的团场扎根就业,她心中的梦想就是想当一名人民教师,要像爸爸妈妈那样,用自己的一生来奉献边防,把边防线上的职工子女孩教育好,同时也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戴玲玲当老师的梦想实现了。
时光荏苒,一转眼的功夫,戴玲玲步入教师这个职业已经17年了。回顾这些年的工作真是忙碌而又充实的,她与同事和睦相处,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她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自豪,决心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用共产党员的情怀在边境线上用青春去谱写奉献的篇章,戴玲玲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严格自律 爱岗敬业
戴玲玲自踏上工作岗位那一刻起,她就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身师德师风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她深入学习《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刻苦钻研业务,遇难而进,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作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做到了教书、育人两过硬。
师爱无限 润物无声
戴玲玲老师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她是值得依赖的老师,教学丰富的老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者。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总是喜欢上她的课。她深深懂得,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有爱学生,学生才能爱你;只有尊重理解学生,学生才能尊重理解你。她从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无论家庭背景如何、学习成绩怎样,她坚持一个标准:公正、公平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她靠深深的关爱去润泽每一个心灵,把阳光撒向每一名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严在该严处,爱在点点滴滴。学生孟波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父母亲经常外出打临工,孟波的生活就成了问题,戴玲玲老师知道这件事后,就把孟波带到食堂吃饭,孟波身上的脏衣服也是戴老师带回家洗,戴老师的行为深深感动了孩子和他的父母。
真诚相待 传帮带动
戴玲玲是有着十几年教龄的老教师,她老师非常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尤其是近年来,年轻教师不愿意在艰苦的一八六团就业,一八六团中学教师更换频繁,不断有特岗老师加入,年轻人要快速成长,就需要有经验的人来引导,身为学校的骨干老师和教研组长,戴老师觉得身上的责任不可推卸,她先是和一点经验都没有的新老师贺瑞龙结成帮扶对子,手把手地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贺老师,使他快速地适应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并在全师教育大检查中得到好评,近期学校教务处大力开展青蓝结对工程,戴老师又和年轻教师王颜结对子,在教学中,共同探讨,交流谈心,相互学习,带着她听公开课,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在戴老师的帮助下,王老师顺利完成了学期末汇报课的任务。
刻苦钻研 投身课改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教师,戴玲玲没有在过去的成绩上停滞不前,而是高标准严要求自己,在教学上她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专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一个不会搞研究的教师只能是个教书匠,一个善于钻研的教师才能成为教育家。”戴玲玲老师不仅这样想,而且付诸于实际行动中。她主持的课题《学生规范的书写汉字》获十师一等奖;在此基础上,她再接再厉,在学校承办的国家级课题中勇挑重担,撰写的论文和教学案例均获国家一等奖,她本人也获得“优秀实验教师”称号;戴玲玲老师所承办的子课题《将弟子规诵读同民族团结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也成功申报,正因为戴老师把所有的爱心都献给了孩子,她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连续多年被评为“师德标兵”、“秀班主任”、“秀辅导员”。
“三尺讲台,粉笔一根,两袖清风,正气一身。”这是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戴玲玲老师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成就着自己的人生理想,用自己的青春在边境线上谱写了奉献的篇章,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