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威远: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林树清
到了退休年龄,每个人都面临新的选择。有些人选择照看子孙,替儿女排忧解难,一天忙得不亦乐乎,在繁忙与累中充实自己同时也享受着天伦之乐带来晚年幸福生活。有些人选择了旅游健身,参加各种文艺活动,比如唱歌跳健身舞打打麻将之类活动。然而在威远县向义镇大冲村,却有着一位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他叫林树清,乡亲们尊称他为“林三爷”。近日,我们走进林三爷的家,近距离接触这位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
工作退休了,共产党员永不退休
林树清,1938年10月出生,他曾担任过十五年的威远县县长、五年的内江市人大副主任,退休后不顾年老体弱,不顾疾病缠身,回到家乡大冲村,与乡亲们一道摸爬滚打,修路治水、引资建厂、发展支柱产业,耗时十余年,历尽艰辛,硬是把家乡建设得欣欣向荣,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要想富,先修路
“林三爷”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如今的大冲村被誉为内江市“第一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大冲村如今有多富?家家通公路,家家住洋房,户户有存款。大冲村过去有多穷?村支书吴金容描绘说:“以前的大冲村人均纯收入不到一千元,经常有人偷鸡摸狗,一家村民的羊羔子怕被偷了,晚上栓在床脚边,第二天早上,还是被偷了。村民们住的是土墙茅屋,一切都靠粮食,吃粮食,卖粮食。”
“这个村子为啥这么穷,瓶颈在交通”。“林三爷”找到了村庄贫穷的症结。过去的大冲村无公路无桥梁,是三面环水的“孤岛”,在村口中渠河上仅有一截一米多宽的石桥墩,且大多时候被淹在水下。因为路不通,村民每次卖肥猪都要请人抬到5公里外的场镇上去,人工费就占卖猪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
林三爷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发动大家修路
修路要过邻村,要占村民的地,林三爷就家家户户登门拜访做工作。自己掏钱买烟,见人就递,见人就讲理,有时还要请吃陪喝。几个月下来,邻村的人被感动了,同意让他修路。吴金容给我们讲了一个插曲:由于修路要过一位村民的地,该村民死活不让过,“后来三爷去了,做工作还是不行,三爷最后就跪下了,我们所有在场的人都哭了。”
土地协调好了但是修路的钱从哪里来?林三爷回答:“第一个,老百姓捐资、集资;第二个,发动社会捐资,有好多企业十万八万的捐;第三个方面就是去申请项目,比如说农田项目、水电项目、科技扶贫项目等等;还有一个渠道,就是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大家把房产证抵押,向银行贷款。”
小小大头菜种出一条亿元产业链
林三爷读大学时是学农的,他从小小的大头菜看到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商机。林三爷请来了市里的农业专家,改良村里的传统农产品“大头菜”。开始村民积极性不高,他就和村干部一道试种,经过两年多的提纯选优,大冲村培育出了自己的新品种“香型大头菜”,产量增加两倍,由于色泽纯亮、香甜可口,售价比外地的高出两三成。现在,全村大头菜面积达2551亩,远销两广一带,部分出口韩国,产值达890万元,如今,以大冲村为中心,形成了大头菜的特色产业链,周边种植大头菜共计4.5万亩,年产值1亿多元。大冲村乡亲们的人均年纯收入由983元增至14000元,土墙房全变成了“小洋房”,户户通水泥路,电话、手机、光纤电视已普及,小车、空调已进村,多年没有一起治安刑事案件,大冲村成为了全省闻名的“小康村”。
孩子们是未来的希望
林三爷十分关注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在他的亲自过问下,大冲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成立了,村“留守儿童之家”也成立了。村里的孩子上学远、读书难,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亲自去和公交公司联系让客车接送学生上下学,并每月减免车费20元。现在,每天有8班客车开进村,孩子们上学不再踩泥泞路了,也不用再起早贪黑了,既方便又安全,孩子们开心了,家长也放心了。林树清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65万余元,维修共华中心校和大冲村小的教室、平整操场、购置教学和体育设施等,让孩子们有了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
这就是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林树清,一位时时想着共产党、处处装着老百姓的“林三爷”。他用毕生的心血书写了自己如火的爱党情怀,为全体党员树立了一杆永远屹立的风向标,是全体共产党员学习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