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PT-075、学生党建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 乐山师范学院  >> 学生党建之窗首页  >> 榜样力量  >> 先进事例展播 >> 正文
周晓凤:28年的坚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5-25

周晓凤:28年的坚守

 

在四川盆地偏远山区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乡村医生,她扎根基层28年,从青春少女到天命之年,诊治疾病患者10余万人,从未发生差错;她被四川省卫生厅授予“四川省农村卫生拔尖人才”;她医技高超、医德高尚,受到山区百姓的普遍认可和赞誉,被群众亲切称呼为“好书记好院长”、“好党员好医生”。她就是大邑县悦来镇公立卫生院院长、共产党员、成都市第十二届党代会代表——周晓凤。如今,已近50岁的她,仍然坚持在一线给病人诊疗,亲手操刀做一台台疑难手术。她说:“群众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行医28 她成功诊治患者10万余人

周晓凤被分配到悦来区医院时,正值青春年华。刚入职医疗战线不久的她最常干的事,便是骑着自行车,叮叮当当地跑遍整个悦来地区,上门寻访病患。哪家有产妇、哪家病人需要诊疗,对周晓凤来说都似明镜般清清楚楚。从那时开始,她便在心中埋下一个信念——要为守护山区群众的健康竭尽全力。

“做基层医疗就是要沉到底,急群众所急,想群所想!”这是周晓凤从医的一个重要理念,现在已经成了她的座右铭。近日,记者来到悦来镇卫生院,可周晓凤已到手术室为病人做手术去了,手术室前一位提着鸡蛋的妇女正等候周晓凤,听说记者要采访周晓凤,妇女激动地说:“真该好好采访采访周医生,她真是个好人啊!没有她,我妈早就没有了!”谈论中记者了解到,妇女家住金星乡黄泥村,10多年前,婆婆付春华腹腔长了个巨型包块,眼看就不行了,家人都在为婆婆准备后事。后来,听乡邻介绍周晓凤医术精湛,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家人陪她来到医院寻求周晓凤治疗。当时,医院基础设施尚不完备,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周晓凤心里没有底,她建议付大娘前往上级医院治疗。然而付大娘家庭贫困,无法支付上级医院高昂的医疗费用。面对付大娘全家人的信赖与期盼,周晓凤顶着巨大的压力咬牙应承下来。这是她第一次尝试为病人取出如此巨大的包块,为此,她多次在手术前与同事们进行会诊,从手术麻醉师到术后护理都作了详细、周密的安排。经过11个小时的紧张手术,周晓凤和同事成功地将重大15斤的巨瘤从付大娘的腹腔中取出。谈起往事,付大娘的儿媳王丽梅满脸庄重,现在家人有小病小痛,都一定要到周晓凤所在的悦来镇公立卫生院看诊,“没有啥原因,就是觉得周院长和她的卫生院‘落叫’”王丽梅说。为了表示感谢,至今,付大娘的家人隔三岔五给周晓凤带些自家老母鸡产的土鸡蛋。

如今,20多年过去了,与周晓凤一同参加工作的30个同学中,只有她还留在山区。期间,昆明、成都数家大型私立医院曾以50万年薪外加一套住房、一辆小车的优厚待遇聘请她,都被她拒绝了。“我不后悔。山区群众的信任与情谊是多少财物都换不来的。”28年间,她成功诊治患者达10万余人。山区群众的淳朴善良深深打动了周晓凤,成为她坚守基层的强大动力和精神守候。

深夜攀爬4里山路 只为产妇安全

“医生如战士,接到病人,战争就打响了。”在周晓凤的行医生涯中,许多个夜晚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200512月,刚刚成为院长的周晓凤在深冬的夜晚接到家住东廊山村民的一个紧急求助电话——一名孕妇出现了产前征兆。那时,医院还未配备救护车,周晓凤一边求助相熟的面包车司机帮忙,一边与两名同事收拾好急救箱和医用氧气枕便急匆匆地出发了。颠簸了半个多小时来到东廊山脚下,产妇家住东廊山腰上,仅靠一条羊肠小道联通。三人依靠着微弱的手电筒灯光,跌跌撞撞地摸到了产妇家。4里山路花了近40多分钟,没有任何休息、没有任何耽误,经过简单的检查后,三人在乡亲的帮助下,抬着产妇又踏上了回程。到达医院,周晓凤换上新的工作服便立即投入治疗中,待产妇情况稳定下来,天已经蒙蒙亮了。

“像这样的紧急医疗任务太多太多,即使成为医院负责人,肩负医院各项任务,她也从来没有脱离过我们医疗战线的最前线。”对于周晓凤凡事亲力亲为的作风,该院医生陈丽琼显得习以为常,“我们常开玩笑说她像一只‘牛’,只知踏踏实实地为病人服务,却从来不问一问自己苦不苦。”陈丽琼告诉记者,除医院的常规工作,周晓凤还承担了医院近90%的手术任务,医院已是她名副其实的“家”,而治病已融入她的生命。

守护群众健康 每年下乡服务40余次

2010年夏天,正是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活动开展时期,为确保活动惠及群众,周晓凤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带领同事深入各个村(社区)为群众进行体检。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周晓凤需在衬衣外裹着白大褂与志愿者工作服,热辣地天气憋红了她的双颊,一滴滴汗水从她的额头滚落而下,她却顾不上擦上一擦,将所有精力都投入看诊中。遇上身体情况欠佳的村民,她细心叮嘱其需要注意的事项;遇上困难病人,她还倒贴钱给予资助。

像这样的下乡服务周晓凤每年都要亲自参与40多次。家住悦来镇街上的黄运军是一名精神障碍者,当了解到黄家家庭困难,周晓凤主动将其纳入医院的帮扶对象,每年进行资助,并定时为其开展免费体检。提起周晓凤,黄云军的母亲吴传蓉十分感激:“那闺女心善,每次遇到我都会问问我儿子的身体情况,真正是好人啊!”同样对周晓凤充满感激之情的还有金星乡雁鹅村9社的高龄产妇任秀琼:“怀孕时,她知道我情况便亲自为我进行营养搭配,时时千叮万嘱我注意身体情况。现在小孩5岁了,我让孩子认了周医生做‘干大’(即干妈),他的生命有周医生一份功劳。”

在周晓凤的记忆里,早已记不清自己的手中曾诞生过多少新生命,又延续了多少垂垂危矣的性命。病人,永远在她的心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她说:“只要我还在医疗战线上一天,我都将用自己的全力,当好山区群众的‘健康卫士’。”

 

版权所有:乐山师范学院

最佳访问分辨率: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