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影响力排行榜上的一张新面孔。2006年,马化腾彻底消除了外界一直以来对于QQ用户低龄化和不够主流的质疑。当腾讯在门户、搜索、网络游戏和电子商务等几乎互联网所有“主流”领域同时发力时,一向憨厚可爱的QQ企鹅也突然摇身一变让中国互联网人直呼“动物凶猛”。随着多条战线上的全面开花和由此带来的影响力暴涨,向来低调且温和内敛的马化腾也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称号――全民公敌,听起来有些吓人。
依托拥有5.7亿注册账户的即时通讯工具QQ,腾讯网(qq.com)流量首次超过新浪成为用户访问最多的互联网门户。在游戏领域,腾讯的表现同样不俗,仅小型网络游戏的最高同时在线户数就超过250万,第三季度的网络游戏收入达到1.63亿元人民币,并由此跻身网络游戏的第一方阵。在电子商务平台,拍拍网的强劲攻势更是招来了与淘宝的一场著名口水大战。在搜索方面,其搜索平台SOSO网亦于3月2日正式上线。这一年,腾讯也成为中国第一家市值超过5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20多港元的股价比IPO时的3.7港元上涨了5倍多。
不过对于这一切马化腾似乎还不满足,“看起来应该说还可以吧,也错过了一些机会,没有做到特别好。”
对于腾讯为何选择同时在多个领域与强劲对手遭遇,马化腾表示,“其实我们不是跟哪家公司去做对,完完全全是根据实际的情况和未来的行业走向去谋取更大生存空间而已。”其实这种结构布局也和马化腾的谨慎性格相关,“我会觉得好景不常在,要为未来早做准备。”
与在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领域采取的跟随战术不同,腾讯在自己的主业――互联网增值服务上则是创意迭出。腾讯的网络虚拟形象QQ秀、QQ宠物等广受欢迎,集虚拟化身、网络博客以及网络音乐于一体的Qzone业务也持续增长。如今,腾讯又开始对独立WAP门户等无线数据服务进行战略投资,这一次是为3G时代布局。
成为被关注的焦点有时也不全是好事,稍有不慎就容易被舆论放大。对于近期被炒得沸沸扬扬的Q币冲击人民币事件,马化腾解释说Q币的性质与游戏点卡和电话充值卡并无二致,只是因为部分恶意软件的盗号才导致地下交易等问题的出现,“按常理想吧,怎么会冲击人民币?这也太抬举人了。”
《中国企业家》:2006年最让你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
马化腾:成就感主要是我们过去对整个行业的布局和我们自己的布局,我们准备得相对到位。我们大部分项目是在2003年开始投入,2006年看到成功。过去从外部也好、内部也好,我都是承担着一些压力,我们有一些布局事后看是觉得很及时或是慢了,但是在当时,别人还说太早太多了,或者说内部吃不消了等等,始终没有说从大的方面来平衡。事实上现在看来,很多行业就是有一波一波(起伏),比如说无线,甚至网游都有可能,所以你还是要多想些别的应对,甚至相对保守一些的思路。
现在中国互联网还没有到成熟,应该说未来会有很大一块市场是企业的网络广告和搜索,另外一块是电子商务,我认为电子商务会比广告成长得更慢一些,这两块业务在2006年中还是初级阶段。
《中国企业家》:怎么看待国际互联网企业在中国的受挫?
马化腾:互联网公司如果仅仅是提供高科技软件,或者硬件技术,还是无国界,效益更强一些。但是如果涉及到有媒体、运营,这一块本地化要更强,比如说电子商务就要靠很强的运营,不是说你技术强就可以了。加上中国政策化因素要强一些,所以国内互联网基本上是本土互联网公司占主角,这一点未来会越来越清晰。2005年之前大家还不一定信,2006年基本上可以看出结果了,跨国互联网企业除非是通过资本运作手段,否则就很难,因为国内现在也不是几年前可比了,已经过了温饱期,都有盈利。目前国内互联网公司还是有能力吃下未来增长点,不会有太多空间给国外公司做这种本地化的服务。
《中国企业家》:未来三年腾讯会怎么做?
马化腾:第一保证要圈住用户,所以说我们不一定会死盯着利润,中国网民能够大幅度增长就靠未来这三年,但是怎么吸引用户不是说用一板斧、一个应用就圈得住。竞争很激烈,所以需要做各种终端的黏合式整合应用才能吸引住新增用户。
第二是3年后,很多情况下要靠赢利手段,把流量转化为收入和赢利,肯定也不能等到以后再做,这两者是并不矛盾的,同时发展,这一块就是努力去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了,我们未来在广告和电子商务方面还是需要去入门的,处在吸引这块顾客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