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保洁员”杨梅
现年43岁的杨梅,是广东省河源市金钩湾的一名普通的公厕保洁员。当公厕保洁员11年来,她以“勤就是干净,懒就是脏”的态度做好每一天的工作,看到地板脏了就拖,看到蹲位脏了就冲,将公共卫生间打扫得比家里的还要干净。11年间,她始终以微笑待人,乐于助人,让素不相识、举目无亲的外地人在卫生间的管理房住宿,想方设法帮他们找工作。一个月仅拿2800元还不够家庭开销的她,将获得“河源好人”、“广东好人”的奖金共7000元,分别捐给了困难的学生、肝癌患者。

1.服从转岗 面对女儿的不理解 她下定决心好好干
1988年,杨梅随同丈夫从广东汕尾来到河源,在河源市区一家国企当上了仓库管理员。那时的她,留着一头及腰的长发,经常穿着漂亮的连衣裙。2000年,因为这家国企改革、员工分流,杨梅被分配到河源市城管局上班,成为了一名扫街的环卫工人。
从原来可以体面地坐在办公室里上班,到突然要上街打扫卫生,杨梅打心里觉得不是滋味。上街扫地的第一天,杨梅不好意思穿上环卫服出家门,她将环卫服用黑色的袋子包得严严实实的,到了城管局后,才将环卫服穿上,然后戴上一顶大大的草帽,确保不让人轻易认出后,才安心地拉着垃圾车上街。
精神上的压力增加了,工作强度也加大了。原来一天只需工作8个小时,现在每天清早5时就要出门,工作长达10个多小时。瘦弱的她,每天还要拉上5车至6车的垃圾到数千米外的垃圾中转站,而这一车垃圾就重达200斤。一天下来,杨梅累得腰酸背痛,晚上回到家常常吃不下饭。

因为长期劳作,杨梅原本细嫩的双手长满了老茧,手上、脚上的青筋暴起,而且常常一身汗酸味。为了便于工作,她那及腰的长发也被剪去。
不过,这些辛苦都是其次的。一次,女儿的一个小举动,深深刺痛了杨梅的心,但同时也坚定了她做好这份工作的决心。
当时,杨梅负责清扫的街道,刚好在女儿就读的市一中附近。一天,女儿放学与同学一起回家,远远看见母亲在扫地,她立即拉着同学绕道而走。杨梅见状,拉着垃圾车默默地背过身去,但瞬间泪流满面。
“女儿不理解,工作又辛苦。是否要放弃?”那天回家后,杨梅辗转反侧地想了一整晚,但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工作不分贵贱,一定要干好这份活。
隔天清晨出门,杨梅坚定地穿上了环卫服,大步朝着城管局走去。
为了让女儿改变对自己的看法,杨梅经常在晚上回家后,让女儿给自己擦药酒,然后跟女儿谈心。看着母亲朝九晚五地劳累,女儿的心态也慢慢地改变了。她经常帮忙做家务,假期帮母亲上街扫地,晚上给母亲泡脚。
因为杨梅的辛勤劳动,她负责的街道干净整洁,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这让杨梅感到很自豪:只要认真工作,就会得到认可。
2003年,杨梅又服从安排成为了一名公厕管理员,负责离家不远的金钩湾公厕的保洁。
2.爱岗敬业 勤恳工作换来“舒心如厕”好环境
杨梅负责的金钩湾公厕,就在河源市区新城汽车站附近,每天都有数百人到公厕方便,但那里的公厕却是市区最干净整洁的公共卫生间之一。
是不是真的如此?10月下旬的一天上午,记者来到该公厕“探访”:地板、墙壁干净铮亮,空气中弥散着浓浓的空气清新剂的味道,蹲位干净如洗,看不到污渍。记者用手往墙壁上一抹,没有灰尘。
公厕对面,就是药店、水果店及居民楼,在客家地区,居民都不喜欢“开门见厕”。但在这里,一切都显得非常和谐。“这家公厕比我家还要干净。水压低的时候,我还会到公厕内洗澡,洗衣服,感觉很温馨。”水果店老板张先生说,当初他还担心会臭气熏天,现在看来,当初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因为厕所内一尘不染,一些前来上厕的人,会脱鞋进厕所内方便,友好地跟杨梅打招呼问好。“这里的厕所太干净了,进去方便时我不自觉地就脱下了鞋。”附近一住户李阿姨这样说。

这样“舒心如厕”的环境,离不开杨梅的辛勤劳动。每天早上6时30分,当许多人才准备起床的时候,杨梅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换上工作服,穿上雨鞋,戴上袖套,检查、打扫便池、清扫地板、喷洒空气清新剂。为方便市民,营造良好环境,杨梅还自掏腰包,购买了卫生纸、空气清新剂,放在公厕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