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贺绿汀: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2011年06月26日 来源:解放日报
2009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公布了100首爱国歌曲名录,其中一首是《游击队歌》,词曲作者是贺绿汀。
贺绿汀的音乐生涯始于青少年时期。他曾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作曲,师从黄自,以《牧童短笛》在俄国作曲家兼钢琴家齐尔品先生举办的“征集中国风格钢琴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该作品也成为我国第一首走向世界的钢琴作品。他还为电影《船家女》《马路天使》等配乐,相继创作《春天里》《四季歌》等名曲,声名鹊起,为乐坛瞩目。
但抗战的爆发让贺绿汀奋袂而起,走出“象牙塔”。他是一个爱国者,他的血是热的。一边是敌人飞机的狂轰滥炸,苦难同胞的骨肉离散;一边是租界“孤岛”里的醉生梦死、歌舞升平。他再也不能把音乐当成沙龙、舞会上的奢侈品。他决意参加上海文化界的救亡演剧队,并于1937年8月下旬随队出发,登上北行列车,奔赴山西前线。在和八路军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贺绿汀看到了一队队抗日健儿,穿着单衣,蹬着草鞋,踏雪破冰,紧急行军。在跟凶残敌寇殊死搏斗的战场上,贺绿汀听到了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枪弹呼啸、杀声震天。渐渐地,他再也分不清哪是现实生活中的枪声炮声,哪是音乐世界里的节拍旋律。他将满腔激情融入铿锵的词、雄壮的曲:“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贺绿汀把他的倾心之作献给了八路军全体将士,并在有众多八路军高级将领莅临的场合首演。歌曲一经推出,就获得全场共鸣。从此,《游击队歌》不胫而走,从敌后根据地唱到了大后方,从黄土高坡唱到了东海之滨:“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人物档案
贺绿汀(1903—1999),原名贺安卿,湖南邵阳人,人民音乐家。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后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荣获“上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