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PT-075、学生党建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 乐山师范学院  >> 学生党建之窗首页  >> 党员培养  >> 党培知识 >> 正文
红色起点——一张保存78年的党(学习材料20)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4-28

 

20.一张保存78年的党

解放日报   2011年07月08日  欧阳升

 

我一直记得,在我家客厅墙上,挂有一个非常醒目的相框,展示着一张残缺不全的中国共产党党证影印件。党证的持有人姓名是欧阳俊法 (此为原名,1937年改为现名欧阳平),发证时间为1933年6月,距今已经78年了。

1933年6月间,父亲在瑞金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部特务队(警卫与通信)任专职党支部书记,某天他接到通知:到校部领取中国共产党党证。他高兴极了,很快找到一张油纸,把它与由刘伯承校长签发的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三期毕业证一起,小心包起来,随身带着。它伴随父亲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经过17年战火都没有丢失。

1934年10月,父亲在长征途中,队伍途经贵州苗族地区,夜晚在一个村庄宿营,敌特放火烧着了部队的住房。情况危急,他来不及多想,揣上党证和毕业证起身便跑。1935年8月过草地时,父亲因伤脚溃烂疼痛,行走困难掉了队。天下着蒙蒙细雨,脚下是污浊的沼泽,浑身上下一直都是湿漉漉的,没有一处干的地方,只有“两证”因为用油纸紧紧包裹着,非常小心地揣在怀里,未受损。

1941年3月,父亲从延安奔赴敌后山东抗日前线,行程7000余里,越过几十道敌人封锁线,遭遇了无数次战斗。他对同行的战友说:如果我发生不幸,一定要将衣袋中的“两证”取走,切勿丢失。在泰山军分区工作期间,敌我斗争非常激烈复杂,个人的生命随时处在危险之中。为此,父亲将“两证”保存在后勤处密藏枪支弹药的地窖里,直至日本投降。

解放战争时期,父亲调到野战部队工作,由于战事不断,他又将“两证”郑重交给因病留在后方治疗的妻子保管,并反复叮嘱她,千万不能有任何闪失。

新中国成立后,不管工作岗位变动还是工作地点变换,党证总是父亲最认真细心保存的物件之一。

1982年,他把原件的复印件献给中国革命博物馆(现在的国家博物馆),让这张党证发挥更大的作用。

版权所有:乐山师范学院

最佳访问分辨率: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