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PT-075、学生党建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 乐山师范学院  >> 学生党建之窗首页  >> 党员培养  >> 党培知识 >> 正文
红色起点——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启示(学习材料8)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3-30

 

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启示

 

20110725日  来源: 学习时报 

   1935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来说,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之前的193410月,由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的错误,中央苏区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并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在战略转移时,“左”倾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遵义会议前夕,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前有重兵堵截,后有大军围追,陷入被动挨打、濒于全军覆没的危机。

在这个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遵义会议首先着重解决了当时最为急迫的军事路线问题,使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长征走向胜利的关键一步。遵义会议前的“左”倾错误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上的盲动主义、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又有组织上的宗派主义、思想上的教条主义。由于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军事路线的错误直接关系到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而且这些错误已为中央大多数领导同志所认识,也为广大红军指战员所不满,纠正的条件已经成熟。遵义会议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集中力量纠正军事路线的错误。会议明确指出,由于“左”倾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造成了红军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和在退出苏区后继续遭到严重损失。遵义会议后,红军恢复了过去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作战的正确原则,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军重兵之间,四渡赤水、兵临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彻底摆脱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

第二,遵义会议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为夺取长征胜利提供了根本的组织保证。遵义会议推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时决定取消长征前组成的“三人团”,改由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不久,又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在当时战争环境中,这是党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由遵义会议开始的这些组织措施,对于推动党的路线转移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对于保证党中央重大决策的贯彻执行,取得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长征途中,张国焘实施逃跑主义,企图分裂党中央,给党和红军带来了严重损失。但由于有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正确领导和坚决斗争,使得张国焘的错误没有造成更大的危害,最终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保存了包括红四方面军在内的整个工农红军的骨干力量。

第三,遵义会议后我们党更加自觉地从实际出发选择战略转移的方向,这对于各路红军会师西北、促进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具有重大意义。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在战略转移过程中,先后有一个到川西北、到川滇黔,又到川西、到川陕甘发展的战略方向变化过程,直到最后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战略转移方向的调整,完全是根据当时军事、政治、地理、居民条件和全国形势的发展作出的,其最终目的是保存革命力量,建立北上抗日的前进阵地。遵义会议后随着各路红军战略转移的相继完成,红军一、二、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陕甘地区的红军胜利会师西北,实现了党中央对全国红军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这对于开创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至关重要。

归结起来说,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我们党对在党内占统治地位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纠正乃至对整个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以这次会议为开端的。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党内的重大问题,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是以这次会议为标志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从这次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我们无法设想,没有遵义会议,红军长征会是什么结果;没有遵义会议,中国革命会是什么情况。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时指出的:“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可以说,我们党和党领导的事业,至今还在享用着遵义会议及这次会议延续和拓展的伟大成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深入研究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我们党90年不寻常的奋斗历程,从而全面地把握现在、正确地开创未来。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学习中国革命史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加深对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联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历程,从遵义会议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重要启示。

遵义会议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与时俱进地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我们党的全部历史表明,党的理论和路线正确与否,是关系全局、决定一切的。党要形成正确的理论和路线,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和掌握中国国情,并把两者正确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之中。历史事实表明,红军长征前中国革命的局面是比较好的,党的组织和红军队伍都曾发展到30万人。这样一个好端端的局面之所以被破坏掉,红军之所以被迫进行长征,从内因来说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既不真懂马列又不真正了解中国实际,照搬书本和外国经验导致的严重恶果。刘少奇同志在总结党的经验教训时曾说:“中国党的组织能力并不弱。中国党的英勇牺牲精神亦是很好的,数十万党员被人割去头颅的白色恐怖,亦不能威胁我们的党员放弃自己马列主义的旗帜。”中国党过去的失败,“都是指导上的失败”,“而并不是工作上的失败”。这是“过去历史上我们最吃亏的地方”。这些话思想深刻、耐人寻味。这里所说的“指导上的失败”,就是指党在理论和路线上发生的错误。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的会议,由此中国革命开始摆脱不真正了解中国情况的共产国际的干预和束缚而显示出无穷的生命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形成了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这“四个基本”来之不易,其中蕴涵着包括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在内的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未来的征途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我们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这“四个基本”,坚定不移地沿着毛泽东同志开始探索的、邓小平同志开辟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了的、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创造精神。这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

遵义会议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不断增强党的蓬勃活力和团结统一

遵义会议前相当一段时间,党的民主集中制是不健全的,特别是党内流行家长制和惩办主义,动辄实行所谓“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危害很大。遵义会议树立了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典范。会议一方面对“左”倾路线的严重错误进行严肃认真的批评,并从组织上作了调整;另一方面又不是单纯地追究个人责任,而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既弄清思想、分清是非,又团结同志、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这为后来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宝贵经验。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根本制度保障。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这些话言简意赅,深刻指出了实行民主集中制对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端重要性。历史和现实表明,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关键在于加强制度建设,这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具体制度,使民主集中制真正制度化、规范化,从而构筑起防止个人专断或极端民主化的堤坝,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这应当成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当前,应当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保障党员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在党内生活中,应当大力倡导讲真话不讲假话、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进一步营造敢讲真话实话心里话的氛围和环境,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版权所有:乐山师范学院

最佳访问分辨率:1024x768